新闻中心/ news

您的位置:首页  -  新闻中心  -  酶标仪光源:微孔板检测的“能量心脏”

酶标仪光源:微孔板检测的“能量心脏”

更新时间:2025-09-08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4
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、临床检验、药物筛选和食品安全检测中,酶标仪(Microplate Reader)作为多功能、高通量的分析仪器,广泛应用于ELISA(酶联免疫吸附测定)、细胞活力检测、蛋白定量、核酸分析、荧光和化学发光实验。而在这套精密检测系统中,光源是整个光学检测链的起点,被誉为酶标仪的“能量心脏”。光源的稳定性、强度、光谱范围和寿命,直接决定了检测的灵敏度、重复性和适用范围。因此,深入了解酶标仪光源的类型与特性,对于优化实验设计、提升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
一、酶标仪光源的核心作用

酶标仪通过检测微孔板中样品对光的吸收、发射或散射来量化生物分子的浓度。其基本工作流程为:光源→滤光片/单色器→微孔板样品→检测器→数据输出。其中,光源负责提供稳定、均匀的入射光,激发样品产生可测量的光学信号。

在吸光度(Absorbance)检测中,光源发出的光穿过样品,检测器测量透射光强度,计算吸光值(OD值);在荧光和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中,光源激发荧光染料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;在化学发光检测中,虽无需外部光源,但光源系统的集成设计仍影响整体性能。

因此,光源的性能直接关系到:

-检测的灵敏度与信噪比;

-波长覆盖范围与多模式兼容性;

-长期实验的稳定性与重复性;

-仪器的维护成本与使用寿命。

二、主流酶标仪光源类型

目前,酶标仪常用的光源主要有以下三种:

1.卤钨灯(Tungsten-Halogen Lamp)

-原理:通过电流加热钨丝至白炽状态发光,填充卤素气体延长灯丝寿命。

-光谱范围:320–1100 nm,覆盖可见光与近红外区,特别适合吸光度检测(如450 nm ELISA、600 nm细菌生长)。

-优点:光谱连续、成本低、技术成熟。

-缺点:发热量大、寿命较短(约2000小时)、光强随时间衰减,需定期校准。

-应用:常规OD检测、终点法与动力学检测。

2.氙灯(Xenon Flash Lamp)

-原理:高压氙气放电产生高强度脉冲光。

-光谱范围:200–1000 nm,覆盖紫外、可见与近红外区,光谱连续且强度高。

-优点:

-瞬时高亮度,适合荧光检测(如FITC、TRITC);

-脉冲工作模式,发热量小,寿命长(可达10亿次闪烁);

-无需预热,即开即用。

-缺点:成本较高,脉冲光源需配合高速检测器。

-应用:多功能酶标仪中的吸光度、荧光、时间分辨荧光(TRF)检测。

3.LED光源(Light Emitting Diode)

-原理:半导体材料通电发光,可定制特定波长。

-光谱范围:取决于LED芯片,常见有365 nm、450 nm、530 nm、630 nm等,需多LED组合覆盖宽光谱。

-优点:

-寿命极长(>50,000小时);

-能耗低、发热量小;

-启动快、稳定性高;

-可精确控制光强与脉冲频率。

-缺点:光谱不连续,需多灯组合才能覆盖宽范围;早期LED光强较弱,但技术已大幅改进。

三、光源选择与仪器性能的关系

1.单光源vs.多光源系统

-传统酶标仪多采用单一卤钨灯或氙灯;

-新型仪器趋向于混合光源设计,如“氙灯+LED”或“多波长LED阵列”,兼顾宽光谱与高稳定性。

2.光路设计优化

-光源发出的光需通过滤光片轮或单色器选择特定波长;

-高质量光源配合精密光学元件,可减少杂散光,提高检测精度。

3.自动光强调节与校准

-具备光源强度监测与自动补偿功能,确保长时间实验的数据一致性。

酶标仪光源虽不显眼,却是决定检测性能的核心要素。从传统的卤钨灯到高能氙灯,再到节能高效的LED,光源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边界拓展。选择合适的光源,不仅关乎实验的成功与否,更影响实验室的运行效率与数据可靠性。  
公司简介  >  在线留言  >  联系我们  >  
产品中心
特种光源

CONTACT

办公地址:文萃路91号综合楼三楼301号

TEL:

EMAIL:1305080214@163.com
扫码加微信
版权所有©2025 沈阳普力德商贸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备案号:   sitemap.xml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管理登陆

TEL:13591458747

扫码加微信